tltr:
在螢幕上的按鈕,一開始設計就是為了讓人去點擊,所以仿造實體面板的感覺,設計成有立體感、有陰影等樣式。 而後來的 a 標籤連結,在文字中仍不夠明顯,所以設計了手指,示意可點擊。 如今 CSS 很方便可以做出手指效果,所以就沒有再加上去,想要自己加就可以。
https://ux.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05024/why-dont-button-html-elements-have-a-css-cursor-pointer-by-default 擷取最佳解答和一個比較短的回文
最佳解答
值得考慮這些事情發生的歷史順序。
按鈕在 GUI 計算的早期就已存在。 它們具有陰影效果,給人一種類似於物理按鈕的仿製印象,這表明它們可以被點擊,因為人們會推動這樣的物理按鈕。 事實上,因為你可以點擊鼠標上的物理按鈕來做到這一點(假設你沒有在鍵盤上進行導航),那麼 skeuomorphism (擬物化設計方式) 就是通過物理動作來支持的。
當光標在他們身上時,他們得到了默認的光標,表明雖然可以點擊或雙擊光標下的任何東西,但它們不能被輸入,也不是可調整大小的對象的拖動邊緣。 大多數情況下,它們看起來有點像實體按鈕就足以表明它們是可點擊的。
當超文本(其中網絡不是第一個例子,但它是將它帶給廣泛受眾的殺手級應用程序)出現時, 可點擊的文本位通過下劃線和(當顏色可用時)鏈接文本。 作為一個物理信號,它仍然相對較弱,所以手形光標被發明作為進一步的指示。
這是前一段時間
<input>
給按鈕時,type
是submit
或reset
。 像其他類型的<input>
它們是通過操作系統具有標準小部件的機制來實現的,並且會有標準按鈕。 由於操作系統在這些小部件上放置箭頭游標,因此他們有箭頭游標。 這很好,因為當時網頁中可能存在的相對有限的功能範圍內,它們顯然是按鈕,顯然是可點擊的。 當然,除了正常的操作系統行為之外,還會有點奇怪,因為這意味著與其他程序相比,網絡瀏覽器的行為很奇怪。 如果即使是很多格式豐富的應用程序(比如游戲和一些超出操作系統標準的自定義 UI 功能的高端辦公軟件)都會在這裡使用箭頭,為什麼不會像網頁那樣相對枯燥的事情,當 CSS 為網頁提供更豐富的展示機會時(儘管它們現在已經有了顏色和字體選擇,儘管在編碼方式上可怕), 但仍然通過調用 OS 窗口系統調用來呈現按鈕,因此不受 CSS 的影響。 當 CSS 後來將游標作為元素可以改變的事情之一時,按鈕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它們超出了 CSS 可以改變的範圍。
瀏覽器開始繪製自己的按鈕,以便 CSS 可以改變外觀,並且也不會“穿過”位於分層效果“上方”的元素,但是到目前為止,手形光標已經有超過十年的時間了,鏈接和箭頭光標作為按鈕的正常光標。 即使人們現在認為瀏覽器中的按鈕與其他應用程序中的按鈕不再是同一件事(這仍然是一個值得懷疑的論點), 但一致性認為這種改變是非常明顯的,特別是默認情況下; 好吧,現在在技術上很容易改變它,但是頁面設計師現在也很容易改變它, 所以為什麼要改變那些還沒有決定改變它的人的頁面的外觀呢?
skeuomorphism 的定義:
這個長長的單詞所表示的就是藉用已有的實物外形,即使我們這個時候並不需要其原來的功能。 舉個例子來說,智能手機發出快門聲提醒我們這是個攝影機軟件, 或者日曆軟件當中出現撕裂的紙以及金屬環也同樣如此。 https://www.wikiwand.com/en/Skeuomorph (應該可叫做 "擬物化的設計方式" )
比較短的回文
原因如下:
微軟的設計指南談到了弱點:
由於文字和圖形鏈接的可供性不足,因此文字和圖形鏈接使用手形指針。雖然鏈接可能有其他視覺線索來表明它們是鏈接(如下劃線和特殊放置),但懸停時顯示手形指針是鏈接的明確指示。為避免混淆,不要將手形指針用於其他目的。例如,命令按鈕已經具有強大的可供性,所以它們不需要手形指針。手形指針必須表示“這個目標是一個鏈接”,而不是別的。
Apple的人機界面指南指出,當“內容是URL鏈接”時應使用手形光標。
W3C用戶界面指南再次以“游標是指示鏈接的指針”表示同樣的事情。